首先说明一个客观事实,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并不完全是一个必备的技能。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我们也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成长路径,一些公司或者角色其实对员表达能力没有太高的要求。
下面我以我的经历举几个例子。
我毕业以后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内部平台的研发,就几乎不需要跟外部沟通。因为有一个比较强势而又想的清楚的领导,我几乎只需要按照他的需求实现具体的功能就可以了。
我的第二家公司是一个外企,团队风格偏扁平化,层级结构也没那么复杂,主要还是为业务提供技术支持。甚至后来做了管理,向上汇报也是偏简单化,那个时期也不需要太多的沟通技巧。
后来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大厂,层级结构、利益关系都非常复杂,而且每天都是海量的信息。领导是一个喜欢透传压力的人,尤其要求大家对自己的事情都能讲的明白。这种情况下好的语言表达就变成了一个必备技能。
这里我结合着自己之前的一些实践经验,把自己认为一些比较好的能提升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练习方法记录下来,对自己做一个复盘,也希望能帮到其他人。
当然,这里针对的主要还是职场环境,如果是一些聊天的场合,就有很大差别了。
聆听是良好沟通的前提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倒不在于语言,而在于聆听,更在于思考。
我们在职场环境中沟通,主要分为两个场景,一个是别人找我们咨询一些问题,这种是被动沟通的场景,一种是我们主动找别人了解问题或者主动找领导汇报工作,这种是主动沟通的场景。
先说被动沟通的场景,同事找我们咨询或者沟通,一般都是带着背景和目的的,了解了他们沟通的背景,就可以针对性的做出回答。
比如有人找我们了解平台的某个功能,有可能是他们遇到了某些问题,希望借助某个功能去解决。这里就需要首先了解他们遇到的原始问题,如果没有背景信息直接回答,很有可能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我发现有很多偏执行的同学,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太会去思考问题的背景,而把精力聚焦在做上。缺乏思考就会导致我们看不清别人的问题,自然没法给出直击要害的回答。
没有沟通清楚,很有可能动手的第一步就是错的。
再说主动沟通的场景,如果是找别人咨询问题,基于前面说的,那我们首先要描述清楚我们遇到的问题,以及期望别人给予我们什么帮助,这样有可能会得到更优的回答。另外不要急于争论对错,如果对错对下一步动作比较重要,找到明确的验证条件去验证就可以了。
如果是向上汇报的主动沟通,努力就要用在平时了。项目的背景以及需要达成的结果等等,需要在最开始就明确清楚,多听一下上级对这个事情的理解和关注点,后面就可以从更为关键的视角做出汇报。
同理心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如果是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下,沟通就是一个技术活。
通过聆听,我们已经知道了对方的原始诉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识储备,需要在进一步沟通之前,确认对方掌握了哪些信息。
比如对方是一个技术岗位,那么我们可以假设他已经知道了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但是他对公司的业务了解程度是一个未知数,这种情况下,要么我们跟他们确认清楚,要么就假设他没有这块的信息。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对方说了一些我们已知的信息也不要表现出不耐烦,这有可能恰恰说明了他的专业性,耐心的聆听也说明了我们的专业性。
说到这里,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我有一个朋友在其他公司就职,领导在跟他沟通的时候,说了一些他已经知道的信息,他就表现得非常的不耐烦,感觉领导技术能力太差。这种恰恰暴露了我们自身的一些问题,是不可取的,沟通过程还是要心存敬畏。
沟通要充分考虑逻辑性
有了聆听和同理心的加持,理论上已经可以很顺畅的沟通并达成结果。这里再对一些基于文本的沟通场景,做一些补充,来验证我们的聆听和同理心是否有效,也可以举一反三应用到其他场景。
比如我们有一个项目要跟进,领导来问某一个具体的数据。
这里就会涉及到几个要素,首先项目背景是怎么样的,要达到什么目标。总体数据的分布是怎么样子的,然后每一类分布是由哪位同学去跟进,进度怎么样子的,每一个子类有哪些卡点或者风险?这些应该是在项目开始时就明确下来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是可以直接拉出来的数据。
那如果假设我们没有这种标准数据呢?就需要我们去了解领导的目的(领导也有责任描述清楚提出这个问题的背景),需要了解项目的大概进度,还是汇报需要某个信息?是要通过这个数据表达个人产出,还是要看整个项目后面的预期效果?
我就遇到过一类领导,想当然的问问题,也不能准确的描述问题的背景,结果导致多次返工,白白浪费很多时间。
再比如有人过来咨询某个问题,那我们就要了解清楚,他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啥?这个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是由于一些环境变化导致产生了新问题,还是问题一直都存在的(如果一直都存在,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时间点提出来)?
具体的,比如A项目的负责人来咨询某一个场景的异常,能否通过日志监控起来。经过一顿沟通可以得到如下的一些信息。
背景:A项目可能会发生某类异常,在异常发生时日志文件里面会表现出某种特征。
当前方案:当前已有方案在运行,A项目维护了一个脚本,会定期去检测异常特征,检测到时告警。
当前问题:该方案在某一次技术评审时被提及,领导对该方案的合理性有疑问,希望有一个更标准通用的方案。
经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能更清晰地看到这次咨询的一个来龙去脉,更有针对性的从上层去提供支持。
这里还有一个绝招,就是在找别人提出问题时,尝试着先用一句话把核心问题描述清楚。这个绝对是物超所值的练习。
有的人找别人问问题,习惯性的先打开某个网页,但是其实很多问题,通过把握要害,两三句话就讲清楚了。
总结
好了,这里来做一个总结。
首先,要明确我们的工作是否真的需要提升沟通能力。
然后,通过聆听和同理心的加持,再加上在实际场景中的不断磨练不断迭代,让个个场景的信息都更加规范和固化。
最后,就是不断地练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