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接受的生活环境

租住在现在的这个地方已经有3个年头了,却几乎没怎么主动打扫一下。

并非因为不是自己的房子感觉没必要,也不是因为平时工作忙没时间。就一个字,“懒”。

今天破天荒的打扫了一下厨房的卫生,大到物品的摆放,小到边边脚脚。用毛刷刷墙角也是很快乐的,不得不说,人类的这项发明非常之伟大。

说起打扫的原因,却是出奇的简单:我住的这个房子,厨房靠窗。春天来了,想打开窗子透透气,但一打开,外面的人就能看到里面的情景。想到这个,我立马就有点心虚。窗子还是要开的,怎么办呢?打扫一下卫生呗。

可不可以开窗,取决于一个条件,我管它叫做“可接受的生活环境”。即,我能不能接受把我的生活环境暴露给别人看。

说到可接受,有两种很极端的情况:

  1. 虽然我房子脏,但是给别人看一下也无妨,毕竟我是活给自己的嘛。
  2. 这么脏的房子,怎么能给别人看到,除非打扫一下。

我觉这两种情况都合情合理,所谓“知行合一”,只要自己跟“自己”想法一致,就不会在心里产生矛盾。

我选择了2,而且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理由:嗯,虽然你小子看起来挺懒的,但是并没有懒的无可救药,你还是想努力改变自己的。

“可接受的生活环境”其实是与懒惰抗争的一个好方法,有时候我们就是需要这种本无大意义的想法来刺激一下。当然,意义多大看个人。

“可接受的xxx”可以用在很多方面,比如,我们平日在家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形象呢?我们有可能希望接受的是,别人看到的我们的私生活是积极的,我们热爱生活,我们利用自己的时间学习烹饪、读书、运动、听音乐。

但是,私生活本来就是不活在别人的眼里呀,不然该活得多累。所以实际的情况可能是,我们热爱不正经的生活,我们看黄色小说、打飞机、睡懒觉、臭鞋臭袜子衣服满屋。

如果不用打开自己的生活给别人看,又觉得脏点乱点自己也可以逍遥快活,管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