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已经有两个月了。其间恰好碰上过年,我回到山东老家,冬天冰冷的雪夜里,或是乍暖还寒的清晨,看着捧在光下发黄的屏幕,别有一番滋味。
第一次看到封面上奇形怪状的小人时,以为是一本漫画书。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思考起来又有点沉重。
书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观点,比如谈到“普遍缺席的父亲”,“把儿子视为权利争夺战筹码的母亲”。我对这些并不感冒,我的父母给了我足够的爱与自由。
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讲到“中国式好人”。武志红说他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好人”,可能大部分人读到都会产生共鸣吧,毕竟“中国式的好人”占了绝大多数,因为有集体主义在压着。
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被灌输集体主义的思想,一切为了集体,要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其实就是在压制自己,因为自私是人的天性。
从达尔文的进化论来看,生物的进化,靠的是物竞天择,而不同物种如何竞争?
我们在初中时就已经知道了,即使是单细胞生物,也懂得“趋利避害”的道理。当然,说懂得是过分了,它们不用懂得,竞争会把基因里存在“趋利避害”特性的物种筛选出来。
我身边有很多人,包括过去的我,都不好意思为自己争取利益,唯恐被人说闲话,或者自己道德上过不去。
书中也提到一个原因,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某部分毁掉,比如我们不为自己争取利益,那我们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我把本属于自己的一部分都不要了,你还怎么来指责我?”但越是打压自己的天性,我们的能量就会变得越萎缩。
不自私的人还容易碰到的一个问题是,述情障碍。我们接受的教育是,个人要服从集体,这导致我们很难感受到自己的感觉。自私的人是坏的,是可耻的。所以我们拒绝自己自私的部分,我们不想让自己的那部分阴暗被别人看到,被拒绝的部分就陷入了黑暗。
“中国式好人”不懂得拒绝。一切为了他人,导致自己最后活得很累。而且情况往往是,我们一边帮助他人,一边却又在抱怨,因为我们并不是因为感觉到了他们的困难,而是集体主义教导我们要帮助他人,不然自己就太自私了。
“中国式好人”没有自己的个性。个性是对集体的背叛,在一个以集体为生活单位的环境下,被集体排斥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所以很多人为了融入集体,干脆泯灭了自己的个性。
自私是个好东西。只有能充分感知到自己的感受,我们才能对别人的处境感同身受,也才能真正发自内心地想去帮助他人。
自私对公司的管理一样有很大的好处。吴军在讲到公司管理时引入了一个数学概念,我觉得很好,叫做“利益最大化函数”,即我们将公司的发展与员工的利益绑定,员工为自己获得最大利益的同时,也可以为公司做出最大的产出。但是,如果一群人都是一群集体主义下催生的僵尸,没有感情,没有创意,打一鞭子就动一动,这样的人,做出的产出能有多少?
“老油条”应该就是这么来的吧?